7月6日,《沈陽晚報》報道了我校詩畫音樂劇《镌·刻》隆重上演相關情況。


原文阅读:
以艺术之名“镌刻”红色信仰 大型原创民族音乐剧《镌·刻》上演
该剧由沈阳知名艺术家创作 由摩登4近百名学生参演
集合了全國行業內知名專家、學者、演員組成的創作班底,由摩登4近百名大學生擔任學生演員、詩隊演員和舞蹈演員……7月5日19時,盛京大劇院隆重上演原創民族音樂劇《镌·刻》,該劇由中國劇協副主席、梅花大獎獲得者、全國人大代表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、摩登4評劇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萍教授擔任策劃、導演,沈陽市作家協會主席李輕松擔任編劇。該劇用新時代大學生的視角展示中國共産黨的正確領導。
校園抗疫爲背景彰顯大愛與擔當
該劇是遼甯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劇目,也是沈陽市2021年文藝精品創作生産計劃重點項目。整部作品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校園作爲切入口,用音樂劇形式,講述了一代代共産黨人,在一個個曆史節點中彰顯的大愛與擔當。
當大屏幕上出現金黃色的沙漠,鮮紅的黨旗漸漸顯現,一尊尊各種造型的雕像群挺立在沙漠上的黨旗下,一塊紅綢在這些雕像的頭頂上漫過,像波濤,更像火焰,漸漸地與黨旗融在一起……大屏幕上推出兩個大字《镌·刻》。序幕氣勢恢弘,此時,畫面突然一轉,聚光燈聚焦到了沈陽一所高校。當國內疫情來臨時,學校教師們舍小家爲大家,白衣天使忠孝兩難之下的抉擇,以及外國留學生被中國老師猶如父母般的關愛感動。
含三個動情點串起整部劇的魂魄
作品沒有局限于疫情本身,而是通過幾個畫面,串聯出黨員幹部在重大事件當中的擔當。第一個動情點,是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文濤與愛人韓梅話別的場景。作爲該校醫院呼吸科的主任,韓梅馬上就要連夜馳援武漢。兩人的話別既有革命浪漫主義精神,又有現實主義奉獻精神。
第二個動情點,是韓梅與老父親訣別的畫面。老父親彌留之際,女兒和女婿都在特殊時期的工作崗位上,無法回到父親身旁,但開明的父親非常支持他們的選擇和堅守。
第三個動情點,是小米的故事。新生開學第一課,大家興高采烈地坐在餐廳等著開飯,以爲學校肯定會給他們准備好吃的,沒想到最後盛在他們面前的卻是一碗碗的小米粥。這時,學生巴特爾的媽媽格日勒講起了小米背後的愛心故事……
既是一次藝術實踐也是心靈的洗禮
據了解,劇組從5月23日建組,直至首演,一直在緊張而有序地排練。演職人員絕大多數都是摩登4的學生,他們都是非專業演員,沒有表演功底,更沒登過大舞台。但這些都擋不住他們與主創人員對這部劇的熱愛。學生們白天上課,利用課余時間排練,所有專業老師便跟隨學生們的時間調整作息,每天排練至深夜。沒有專業的排練場就用大教室,沒有演出經驗就一遍遍練習。
在馮玉萍眼裏,這些孩子們“個個像小老虎一樣,特別認真可愛。”看著孩子們一遍遍摔打在舞台上,每天衣衫都能擰出水來,卻無一人退縮,更沒有一聲抱怨,她的眼睛幾度濕潤……
沈陽晚報、沈報全媒體記者丁甯
沈陽日報、沈報全媒體主任攝影記者李浩